时间:2022-11-28 11:44:08 | 浏览:94
越南的宏观经济最近出了点问题,由于国际局势的不断发展,为了对抗美联储方面量化宽松政策的压力,越南中央银行已经上调利率来对抗通货膨胀。
然而,此举却引发了越南本国货币的贬值,根据著名投资机构高盛集团的预计,越南方面已经在两个月的时间内连续两次调整利息,且未来还有继续调整利率的可能性。
越南从实施“拥抱世界”的经济政策以来,其本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与世界经济形势进行了深度的捆绑,越南当前不得不继续调整利率,让本国货币进一步贬值。
从长远看,这样对于越南留住发展成果,并且将发展利润转化为本国国力方面有害无益。但是,越南当前的制造业发展整体较好。
最近舆论上出现了一种论调,认为越南高速增长的“经济神话”即将破灭!
但大侠觉得,这种情况目前还不会出现,因为越南经济还有三道保险,且最后一道决定了国际投资者对越南经济的信心不会出现明显动摇。
越南经济的第一道保险是其制造业基础,越南被誉为低成本制造商,劳动力成本极具竞争力。其平均劳动力成本仅为我国的一半,为每小时2.99美元,而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为每小时6.5美元。这就使得越南与亚洲的邻国相比,更具成本优势。
越南很善于学习,很善于吸取周边国家的发展经验越南劳动力数量多,受教育程度高,因此成为独具魅力的制造业中心。此外,政府还为从业者提供了各种职业教育培训课程。
与我国类似,越南的工业发展也是建立在服装纺织以及机械代工行业的基础上,越南纺织服装业发展强劲,在该国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其成为仅次于中国和欧盟的世界第四大服装出口国。
越南已发展为仅次于中国的对美国出口鞋类和服装第二大供应商,也是亚洲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为西方科技、服装和运动装巨头生产商品。例如,耐克在越南有200家制造厂,阿迪达斯在越南有76家工厂,越南在阿迪达斯全球工厂数量中排名第二。据统计,耐克和阿迪达斯在越南生产的核心产品比在我国多。
再比如,三星电子在越南拥有最大的生产基地,该基地位于越南北部,主要生产手机和平板电脑。2022年,三星计划将其主要研发业务迁至河内以西,使越南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研发中心。
当然了,在疫情当下,越南政府的防疫政策相对宽松,且为了经济发展,越南政府甚至“头铁”顶着疫情实施复工。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越南在全球大部分国家都忙着防疫的同时,越南还能持续向国际市场释放制造业的产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越南市场接收了许多其他国家“空档”时期的订单。
越南的第二道保险是积极拥抱国际市场,抛去其政府决策略显轻率不谈,仅仅论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的力度和速度,越南的确创造了一个“神话”。
20 世纪 90 年代,越南提出“融入国际经济”战略后,政府主动吸引外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吸引外资成效显著,制鞋、纺织、电子等产业呈集群化发展的趋势,对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一定发展。
跟我国一样,越南拥抱世界经济,使得自身吸引的资金总量暴增的起点,是越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的机遇使越南吸引外商投资实际到位资金暴增,由 2005 年的 33 亿美元增至 2008 年的 115 亿美元。从2016年开始,越南每年实际获得的外资总额一直处于200亿美元左右,即便疫情期间也不例外。
充足的资金支持使得越南经济的“神话”有了现实基础。
越南经济的第三道,也是最重要的保险,是越南在经验上积极学习我国,在市场上主动拥抱我国的外资政策,我国与越南之间的经贸联系不断深化。
这在越南,被称为“中国+1”战略。
所谓的“中国+1”外资政策,就是越南出台的外资政策,总是要比中国的外资政策更为优惠,在环境条件上更为优越,结果是从地皮的免税免费到劳动力的配置等,整体成本都比较低,助推越南经济快速发展。
有朋友会说,那不就是跟我国打价格战来争夺外资么,怎么变成了拥抱我国了?
各位别着急,且听大侠解释。
因为越南“争夺”到的外资,很大一部分来自我国。我国目前处于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大量相对落后的产能正在不断的向越南国内转移。显然,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中国资方在越南市场内的话语权,正在越来越大。
有些朋友还担心,越南的市场发展可能会影响我国的地位。
大侠觉得,越南想影响我国的市场地位,甚至在制造业领域取代我国,是不可能的,最多也就是跟广东省的部分低端产业扳扳手腕。
整体上,越南的产品结构依然停留在我国上世纪 90 年代的水平,主要还是以纺织品、鞋、玩具等传统制造业为主,机械化率比较低,还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和各种机械设备,低端产业污染严重。目前越南主要还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和我国的产业互补性比较强。
我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高铁、核电、汽车等一大批产业和装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从工业体系来讲,中国是全世界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航天火箭,中国的制造业包含了所有工业种类,具备了世界上最为完整的工业体系。而且中国制造总体的技术水平和质量非常稳定,全球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同中国相媲美。
最近的珠海航展大家也都看了,从高水平的现代化陆军合成旅,到打包直接带走的防空反无人机作战体系,这些装备背后是全体系的中国制造在做支撑。
特别是未来我国的制造业走入中高端后,我国制造业与越南中低端制造业的配合协奏,将会演奏出更加美妙的篇章。
当前越南的经济基本盘是好的,但是拜登的基本盘有点不妙了。
根据印度媒体11月8日的报道,印度直接无视了美国所谓的“善意提醒”,仍然继续从俄罗斯方面进口廉价石油。
欧洲羡慕不来的是,目前印度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总量已经超过了欧盟,印度已经成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家。
然而,西方国家并不能拿印度怎么样。
原因有三。
第一,印度自己头顶上的花冠太多了,其中甚至还有相当多的头衔是西方国家自己送的。论国家体制,印度与西方国家基本一致;论意识形态,最起码表面上印度与西方国家算是一个战壕里的兄弟;论历史关系,曾经的仆人和殖民地,也是还剩那么点亲切。
第二,尽管国内的朋友不怎么看得上这个国家,但好歹印度是金砖国家之一,同时经济总量上即便是有水分,也是世界上排的上号的国家。印度的宏观经济能力说起来,纸面数据甚至要比英国更加优秀。
第三,那就是西方国家自己的小九九了。从战略上讲,西方绝对不允许印度跑到我们和俄罗斯的一边,从及格的角度上讲,西方需要印度成为一个中立的第三方。
可是问题在于,当前的印度怎么着都算不上中立的第三方了。印度正在大买特买俄罗斯石油,并且拒绝对拜登政府的所谓“劝说”甚至是威胁做出响应。这摆明了,印度是在没有官方表态背书的情况下,继续强化与俄罗斯之间的官方往来。
该说不说,印度的确是个汉子,最起码其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展开的,就论这条,印度甚至都要比欧盟那帮子木偶要强。
印度目前已经醒悟过来,看清楚了美国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正如拜登政府一直给我们开空头支票一样,美国在对印度的经贸投资等供应链和产业链领域都是“口惠而实不至”。
莫迪可是以强硬著称的领导人,美国的这一套搞多了,必然会引发印度方面的不满。
同样对美国蛇鼠两端行径不满的还有欧盟,目前德国和法国对美国的不满正在迅速增多。朔尔茨访华之后,法国总统马克龙也表示希望访华。面对两个欧洲领头羊的态度转变,拜登正在花费全身力气去忽悠法国和德国。
在近日,拜登与德国总理朔尔茨的交谈之中,拜登就强行扯上了所谓的俄罗斯核威胁、支援乌克兰的问题,试图与德国找点“共同话题”、
然而在德国政府的官方声明之中,德国政府方面却没有对此次电话会谈做出积极评价,仅仅是轻描淡写的划过。
德国这是“久病成良医”了,被美国忽悠那么多回,总归是清醒了一些。
与此同时,中国则秀出了表现不俗的成绩单。海关总署11月7日公布,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4.62万亿元,同比增长9.5%,外贸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海关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34.62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19.71万亿元,同比增长13%;进口14.9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22.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3.8%,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前10个月我国机电产品,尤其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表现抢眼。
而这些“中国智造”、“中国创造”的产品不断涌向全球的过程背后,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以来,即便是存在疫情和世界局势振荡的负面影响,但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依然渐行渐远。
“一带一路”合作框架有力地带动了全球经济快速恢复。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已正式签署,协议框架下涵盖了约35亿人口,GDP总和达到2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1/3。中欧双方将争取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拓展在能源、金融、医疗、人工智能、生态环保等新领域的互利合作,推动双方关系更加稳健成熟,实现提质升级。“一带一路”倡议是包容性发展战略,它契合了当今全球经济格局变动与资源优化整合需求,有助于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这份成绩单之中,很大的助益来自我国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以及我国在医疗技术和电子商务方面的积极发展。
疫情以来,因欧美地区疫情依旧不断反复,东盟地区疫情相对缓和,我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2022年1-4月,东盟为我第一大贸易伙伴,我与东盟贸易总值为1.84万亿元,增长7.2%,占我外贸总值的14.6%。其中,对东盟出口1.03万亿元,增长8.7%;自东盟进口8089.9亿元,增长5.3%;对东盟贸易顺差2234.2亿元,增加23.2%。未来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及RCEP政策红利释放的背景下,我国和东盟经贸合作将不断深化。
疫情暴发后,我国积极扩大医疗援助规模,有序开展医疗和防疫物资出口,助力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全球医疗供应链的安全,为健康丝绸之路打开局面,促进世界完善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数字经济将会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增长点。疫情催生了“云消费”,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爆发式的经济增长,“丝路电商”成为双边经贸合作的新渠道和新引擎。
从长远看,我国的进出口贸易通道正在逐渐成为国际防疫物资运输的关键通道。
2022年1-4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813列、46.1万标准箱,同比分别增长3%、4%,重箱率达97.5%,回程/去程比达86%,的为有效应对疫情、稳定进出口贸易、保障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发挥了积极作用。后疫情时代,中欧班列将继续为全球抗疫和提振经济输送力量,进一步推动我国及沿线国家共同繁荣。
【中小券商青睐基金托管业务 推动财富管理加速转型】财联社8月18日电,继东兴证券、湘财证券之后,东北证券是今年第三家申请基金托管牌照的券商。在业内人士看来,券商积极布局基金托管业务,当前券商板块向财富管理转型已成为大趋势,获得基金托管资质有利于券商优化收入结构,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
本期我们邀请到了信诚鼎利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吴振华解读近期半导体市场行情,洞见后市机遇。吴振华:半导体设备的逻辑在于资本开支快速增长和国产替代。摩尔定律表达的是半导体行业发展的速度。目前,随着先进工艺的不断演进,摩尔定律有放缓的趋势,但是通过chiplet先进封装等工艺的变化,半导体行业仍然维持着高增速在发展。
(2)7月调查失业率54%,环比6月下降01个百分点,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7月房地产投资下降123%环比恶化,销售/新开工恶化,施工/竣工/拿地环比改善但仍同比下降。
此后,财政部印发《财政支持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明确,采取多种方式支持生态环境领域PPP项目。(小标题)市场规模料稳步扩大多位专家认为,PPP市场规模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将继续发挥扩大有效投资的积极作用。
毕马威同时对下半年中国经济“三驾马车”的走势做出了判断。毕马威在报告中指出,两方面因素是支撑上半年基建投资持续上升的关键,一是在适度超前布局基础设施和宏观政策应出尽出的政策主基调下,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力度明显靠前,财政支撑基建的取向明显,二是当前专项债项目的储备相对充分,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共支撑超过238万个项目。
中信证券认为,伴随AI芯片、算力设施、数据等基础要素的不断完善,以及大模型带来的问题泛化求解能力的大幅提升,大模型 小模型的技术路线,正驱动全球AI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叠加二级市场AI产业集群效应的不断凸显,AI产业有望成为全球科技领域中期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赛道之一。
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运作报告披露期,财联社记者梳理后发现,与去年末相比,今年上半年部分理财产品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出现下降,且个股轮动频率也较以往有所加大。部分理财产品微调权益资产比重具体来看,以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的一款权益类产品为例,截至今年半年末,该产品穿透后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为2810%,而在今年一季末、去年末分别为3523%、3313%,年内累计降幅为713个百分点。
一、【南财理财通】城商行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产品收益榜单本文榜单排名来自理财通AI全自动化实时排名,如您对数据有疑问,请在文末联系助理进一步核实。南银理财两只现金类产品“珠联壁合日日聚鑫”、“珠联壁合日日聚宝”上榜,七日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48%、256%。
财联社8月18日讯(记者徐川)随着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运作报告披露期,财联社记者梳理后发现,与去年末相比,今年上半年部分理财产品的权益类资产配置比重出现下降,且个股轮动频率也较以往有所加大。部分理财产品微调权益资产比重具体来看,以某股份行理财公司发行的一款权益类产品为例,截至今年半年末,该产品穿透后的权益类资产占比为2810%,而在今年一季末、去年末分别为3523%、3313%,年内累计降幅为713个百分点。
三季度末存货价值或缩水超15%事实上,面板龙头业绩增速放缓,从下半年开始就可见端倪。“京东方的主业液晶面板业务,属于典型的周期性产业,受到市场周期波动的影响较为明显。对于面板价格下行,许意强表示,液晶面板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走出了一轮长达10多个月的上涨趋势,如今市场增速放缓的本质,就是周期性的调整和波动,不只是修复过去一年面板上涨过快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