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8 12:48:33 | 浏览:629
据CME“美联储观察”在5月23日提供的数据显示,美联储到6月份加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97.5%,到7月份累计加息100个基点的概率为96.1%,而自今年3月以来,已经加息75个基点,且美联储还将从6月份开始缩表,预计到2022年底将大幅收缩1万亿美元的基础流动性,并在接下去将资产负债表由现在的接近9万亿美元最终缩减至4万亿美元左右。
随着美联储在5月份的最新利率会议中表达了要采取几十年来的激进方式升息后,美国的股市场因利率快速上升的预期及并由此引发的经济衰退而经历了两位数以上的跌幅,而按几家华尔街大投行的调查,美国金融市场中的抛售料将加剧,标普指数恐进一步下跌10%。
对此,美国克利夫兰联储总裁洛雷塔梅斯特在5月22日再次重申表示,美国金融市场将因美联储全力降低高于设定通胀目标三倍的通胀率而将经历持续动荡,但美国股市和债市的波动不会阻止政策制定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在上周暗示将会在下两次会议中可能继续大幅加息直到通胀得到控制。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这意味着将比全球市场预期更快地提高美元借贷成本(利率上升)。要知道,美国金融资产价格波动的核心就是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速度和预期。分析显示,根据现有的美联储加息路径预测,美联储会在接下去的四次会议每次都加息50基点,这意味着,美元利率融资成本将会持续攀升至今年10月。
这给美国经济前景和美股蒙上阴影的同时,也更意味着此轮强势美元周期对全球市场的吸筹效应将会提前开始,这在油价攀升、通胀高企和美元指数震荡走强的背景下将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变性,并会加剧美国金融市场的震荡。
比如,美联储“大鹰派”圣路易斯联储布拉德在5月23日意外地表示,如果美联储通胀控制成功,2023年可能会降息就是最新的例证。
据路透社在5月23日公布的外汇策略师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虽然,美元在5月22日这一周下跌约1.3%,为2月初以来美元表现最差的一周,但美元指数在近期的大部分涨幅将至少再保留至今年第四季度,那么,这将对全球市场意味着什么?
BWC中文网团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由于美元的全球主要储备货币地位,最重要的结算货币及主导了全球外汇和国际贸易的环境下,这也使得美国可以将自己不断增长的债务赤字和通胀风险转嫁给一些经济结构单一、外部债务高企和外储短缺的市场。
对此,高盛预计美国正式开启量化紧缩将损害美国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同时,美联储自6月开始分阶段启动大规模的缩表更会导致超额准备金耗尽。紧接着,高盛在5月22日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警告称预计美国的量化紧缩(QT)将加剧美债和美股的波动率,损害流动性,同时,美联储在6月启动比上一次更快的缩表后将会导致系统内超额准备金的耗尽,并对短期实际利率产生上行压力。
彭博社在5月21日监测到掉期利率显示,美元借贷成本已经在1月底已开始上升,且目前正在快速上升中,这种走势随着美元流动性将“由涝转旱”处于底部过程中可能会更显著。高盛在5月6日发布的报告中曾警告市场会在2023年第二季度时可能会出现“美元荒”的现象。
比如,斯里兰卡当局在5月20日宣布将出现该国经济史上的首次主权债务违约,并警告通胀率可能飙升至40%,数据显示,该国债券在2022年表现在全球垫底,持有人的损失接近60%,目前,斯里兰卡可用的外储即将耗尽即将出现“钱荒”。
对此,彭博社在稍早前援引的一份最新报告指出,美国经济风险正利用宽松和紧缩的不同美元周期,并结合美元的货币地位转嫁给一些经济结构单一和外储比较脆弱国家,除斯里兰卡外,还包括阿根廷、黎巴嫩、巴西、巴基斯坦、土耳其、埃及及印尼等国或都会由于高企外债与外储呈倒挂模式而面临美元荒或美元融资成本变高的困境。
正如BWC中文网研究团队在不同场合所强调那样,历史上每次强势美元周期总会引发经济和金融市场的震荡,这种效应较早生动的案例可以参照委内瑞拉、津巴布韦,最新发生的案例也可以参考斯里兰卡、巴西、缅甸和印尼。
因为这些国家的经济已经分别陷入货币与债务危机的脆弱模式。这在新冠变种病毒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变得更加风险重重。而近段时间越南市场的暴跌更意味着此轮美元对市场的吸筹效应已经提前开始。
据美国媒体CNBC在5月22日报道,虽然,自2020年以来,越南的股市在全球表现较好,在2021年更是涨了一倍,为全球最佳。但最近,越南金融市场开始暴跌,比如,截至5月21日,越南VN30指数从2022年高点已经大幅下跌了21%,由于强劲的抛售压力,越南市场上周经历了自2020年3月以来的最差表现,越南股市在最近的五个交易日中有三个下跌,专家表示,在当前情况下,下行风险仍然主导市场,成为美联储扔出加息和缩表这颗金融核弹以来最先受到冲击的市场。
越南股市交易场所一角
国际机构在5月最新发布的报告中称,由于越南经济可能会在2022年底逼近该国规定GDP的67%的债务比例上限,因此将该国列为了东南亚最需要巩固财政的国家,IMF在一周前发表的报告中警告越南注意通胀和金融风险,比如,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俄乌冲突可能会对越南经济的复苏步伐和通货膨胀大幅上行产生较远影响。
根据越南快报的一份最新报告,随着越南股市的暴跌,使得数量不少的明智投资者正在悄然地提前从越南市场中撤出资金,截止5月20日,外国投资者更是净卖出达396万亿越南盾的证券金融资产,是2021年同期的2.8倍,从而导致越南股票市场的持续性下跌,加上全球避险情绪,这对以越南股市为代表的高估值资产构成威胁,并容易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越南城市一角
IMF预计越南的通胀率将到年底前达到3.9%。另外的一些直接风险还包括全球金融状况、供应链短缺、房地产和公司债务市场的发展,数据显示,越南经济在2021年增长2.6%,远低于2020年前7%的增长趋势,这在油价高企、供应链短缺及美联储发出最强的货币紧缩信号的市场环境下将变得更加明确。
比如,汽油价格上涨,给越南的农业生产和农林水产品进出口带来困难,而随着石油成本上升流向消费者,越南航空业也可能受到影响,这些已经对许多越南企业产生了负面影响,并导致越南经济的宏观风险增加,同样,在美联储激进式的发出引爆美国金融市场的核弹的背景下,越南经济也为上面的这8个国家敲响了警钟。
越南货币
不过,在一些经济结构单一的脆弱市场面临美元融资成本变高的同时,美国的金融市场可能也会碰到相同的情况,一些嗅觉灵敏的国际资金将持续从美国市场撤出,转向收益更高的市场。
这也说明,越南经济和市场或已无法避免美元资本收割财富,按越南规划与投资部长的警告就是,虽然,越南有劳动力成本、税收和区位红利优势,但如果越南制造不能赶上工业4.0,那么,与其他国家间的制造业真实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无法避免会被美元资本收割。
路透社也在5月18日发表的文章中分析称,随着越南通胀上升,金融环境持续下行风险蔓延,越南经济或存在倒退20年的风险,甚至在外部背负的美元债务上,可能正在成为印度经济翻版。(完)
极目新闻记者宋清影实习生杨杏楠据美联社报道,8月17日,因为区域市场从中国和美国经济中看出强劲的增长迹象,亚洲股市大多走高。东京一家证券公司前(来源:美联社)日本、中国和澳大利亚股市早盘上涨。日本基准日经225指数早盘上涨08%至2910133点,自1月6日以来首次突破29000点关口。
根据2022半年报公募基金重仓股数据,重仓该股的公募基金共9家,其中持有数量最多的公募基金为创金合信数字经济主题股票A。创金合信数字经济主题股票A目前规模为131亿元,最新净值16221(8月16日),较上一交易日上涨122%,近一年上涨1788%。
而公募REITs正是在基础设施领域盘活存量资产、创新投融资机制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拉动社会资本投资,提高政府投资资金的杠杆效应。整体看来,我国高速公路行业债务负担较重,亟需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多元化的投融资方式,实现更为稳健和高质量的发展。
而公募REITs正是在基础设施领域盘活存量资产、创新投融资机制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拉动社会资本投资,提高政府投资资金的杠杆效应。在已经上市的14只公募REITs中,有5只都是高速公路REITs,且首募规模占比达5503%。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2年7月29日)展望8月,决定债券市场走势的两大问题,首先是资金利率能否维持极低水平,其次是经济基本面的修复强度是否趋缓。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农银养老2035、农银养老2045(FOF)基金经理周永冠谈到,下半年中国经济将维持弱复苏的状态,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另一方面从国内情况来看,目前通胀依然整体可控,宏观流动性有望保持宽松,权益资产依然存在结构性机会和中长期配置价值。
她表示,市场正在预计美联储将稳稳落地,通胀迅速回到美联储目标而没有发生经济衰退,但这似乎不太可能。要么美联储决定容忍通胀率高于2%,要么是收紧到足以推动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这意味着收益将不得不下降。与那些将标普500指数最近的回撤视为反攻前奏的多头相比,桥水首席投资策略师Patterson异常冷静。
上周五,美国银行发布的最新资金流向报告显示,美国投资者正涌入股票和债券,意味着随着当前通胀有见顶的迹象,投资者们押注美联储将尽快结束加息周期,以避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相关阅读:美银:投资者正押注美联储会尽快结束加息,资金涌入股票和债券市场美国银行全球研究部周五发布的数据反映了市场情绪的转变:过去一周,科技股出现了大约两个月以来的最大流入量,而用于对冲通胀的国债通胀保值证券(TIPS),连续第五周流出。
新冠疫情以来,美国劳动力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使得衡量潜在生产力增长变得更加困难,令美联储对抗通货膨胀的斗争更加困难。花旗:美股重现2007年危险信号在外界普遍预期通胀将有所回落的时候,一旦CPI数据像6月那样超预期,市场对美联储9月大幅加息的预期就会上升,这可能会成为引发市场新一轮抛售的导火索。
在“大稳健”时代,各经济体享受着低通胀、高增长和温和衰退,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这样。鲁比尼说,全球经济体的负债率比以前更高,这让央行面临潜在的失败。他说:“央行因此陷入了‘债务陷阱’:任何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尝试都将导致偿债负担飙升,导致大规模破产,引发金融危机,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